出道4年,坐擁1600多萬微博粉絲。2015年,因在網劇《太子妃升職記》里飾演“男兒心女兒身”的太子妃,張天愛的演藝事業像是搭上了高速列車,用比別人更短的時間變得“有些名氣”。
張天愛是娛樂圈少有的嫵媚與英氣并存的女藝人。她愛騎摩托,穿上一身帥氣的機車服跨上哈雷的動作連女粉都會尖叫;同時,她也會在看到災難新聞時莫名傷感。
她用使命感來解釋很多事。為粉絲送物資、給武漢捐贈防護服等,都被她定義為“冥冥之中的任務”。
66萬交學費
今年2月初,有人把某粉絲在武漢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為抗疫剪去長發的事跡發在微博私信群里,并@了張天愛。她對這位女粉絲有印象,“年紀小、很可愛”?戳撕芏嗯t護為了抗擊疫情剪去長發的新聞后,張天愛想去安慰她,鼓勵她堅強。
但編輯好的一長段文字還是在發出之前全部刪掉了。“我不能在這個時候這么煽情地去關心別人。”她改了口吻,冷靜克制地詢問對方的單位、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年前,張天愛從新聞中了解到疫情時并沒有太在意。2020年春節,首次亮相春晚的她曾興奮地在社交平臺上稱“沒想到小時候吹的牛,也有實現的一天”。
然而除夕前夜,武漢已經開始封城,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持續增加。這讓張天愛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她想為武漢做點什么。
在一個公益的群里,有愛心人士發起物資捐贈,張天愛訂購了一些打算寄往武漢的一家醫院。物資越來越搶手,而女粉絲所在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也正處于物資告急狀態。張天愛臨時改變主意,干脆把物資拆開均分給兩家醫院。
收到23箱物資的粉絲在微博上發文致謝。工作人員也轉發微博稱,驗貨、搬運、打包發快遞都由張天愛一個人完成。
與屏幕上大大咧咧的“太子妃”不一樣的是,張天愛是個內心細膩的人,誰幫過她,她都會記著。即使在一個月后,她仍能繪聲繪色地描述那天跟快遞員互動的場景。當時快遞員忙得不可開交,她只能自己動手打包。一位年紀偏大的快遞員過來幫她一起打包了幾十箱,臨走時她送了4個護目鏡給大叔,“他說我們都買不到這么好的眼鏡,那種動容的感覺讓我一下子深有感觸。”
等到再聯系快遞進行第二次捐贈時,張天愛發現快遞師傅的口罩看起來像戴了好幾天。她拉開快遞員的衣服口袋,直接把自己的備用口罩塞進去,然后再給他拉上。“過程流暢得就像是對著自己的叔叔。”張天愛笑稱。
最初的市場是混亂的,找物資并不順利。通過熟人渠道采購,結果卻不小心“踩坑”。66萬元人民幣買來3萬只假冒N95口罩,張天愛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要炸開了,一邊跟醫院解釋一邊維權,為了追回錢款還差點走了法律程序。
“我們不能把有問題的口罩就這樣送過去,醫院收到肯定感謝我,但實際上我可能在害人。”疫情初期,市場上充斥著投機商人,張天愛記不清到底遇到多少不靠譜的貨源。“有錢也使不上勁”,那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當被問起是不是太難了,她說:“不,我不覺得那可以稱為難,都在可解決的范圍內。在尋找物資過程中感受到很多溫暖,也見識了電視里演的坑蒙拐騙那一套。”
她甚至感激春晚的工作安排讓她沒能回老家,這才有了能為疫情做點什么的機會,“剛好讓我在北京,能把捐贈物資的事情推進下去。”
公司的工作人員紛紛要求提前回京,幫她一起寄物資。她不同意,“不能因為是你的工作人員,就要讓他們冒著生命風險出門來幫你干活。那樣做的話,我是不太能理解的。”
命中注定
“我小時候有篇日記,別人惹我生氣之后我很委屈,這頁下面寫了一句話,大概我命中注定就是他的出氣筒。”直到成人后,那種“命運安排坎坷,讓我能幫助一些人”的感覺還是偶爾會出現。
至于幫助的群體、想參與的公益項目,張天愛說這都得看緣分。無論是2016年擔任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媽媽制造火焰計劃”宣傳大使,還是同年3月參與的反家暴公益宣傳活動,又或是關注貧困女教師、關注女性健康,這些在張天愛公益大事件里占有大比例的女性權益相關的公益活動,在她看來都是緣分使然。“我也是女性,希望通過我小小的影響力能讓更多人關注到女性問題。”
從爆紅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中的張芃芃,到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里的幺雞、《鮫珠傳》中的高冷捕快⋯⋯張天愛塑造的都是硬朗霸氣的女性形象,粉絲也因此稱呼她“老公”。但生活里,張天愛急切地想從角色里跳脫出來,回到那個“看不得煽情東西”的感性女人張天愛。
她會記下工作人員的喜好,不經意間給她們送出心儀的禮物,也能隨口說出侄女喜歡Angelababy,以此作為談資,跟小朋友聊天。
2016年,張天愛跟著活動方去云南給留守兒童支教。出發前,她做了些心理準備:說話要注意分寸,千萬不要講錯什么。私下里性格隨意的她擔心自己把控不了現場,或是因為小朋友接受不了她的笑點而冷場。
她還給自己定了規矩:不影響孩子學習,不要讓他們專門花時間排練節目⋯⋯然而,還是出現了插曲。
去支教的那天,正好是張天愛的生日。孩子們端出生日蛋糕時,她繃不住了。“我在那一刻挺難過的,就覺得活動方和校長他們為什么要給孩子壓力?不應該這樣。太浪費了,買一個蛋糕多貴啊,應該把經費留在小朋友生日時候用。”
出生在東北的張天愛時不時地會帶出東北口音作為語調輔助情緒,說起那個發了3萬只假口罩的熟人時,她不經意間再次飆出東北話:“咋說呢?他也說他是被騙了。”
女兒長大像媽媽
以往的采訪里,張天愛常常提到大她10歲、從小就疼愛她的哥哥,而在提到母親時她總說:“我小時候摔倒了,我媽會說只要還能走路就站起來。”在她的童年印記里,媽媽“沒什么憐憫心”“不理解別人”。她糾結于父母把她交給親戚照看,在出去做生意時只把哥哥帶在身邊。
直到兩年前的一次母女聊天中,張天愛才得知媽媽離家時曾在門外偷看了女兒很多次,每年冬天給農村老家的貧苦老人送煤、資助家庭困難的孩子上學等往事。“我小時候我媽就在村里做扶貧的事情了。”她語氣里帶著點自豪。她把如今堅強的性格都歸于母親自幼的嚴格教育,也對被她誤解多年的母親有一些愧疚。
張天愛覺得做公益是件“自己的事兒”,就算當下被人誤解也不耽誤自己繼續做下去。“女兒長大像媽媽”,回首往事,她帶著些宿命輪回的意味。
遇到公益平臺上的求助鏈接,她會去查相關的新聞,“看見求助‘咣’一下就把錢轉過去,那就是你傻。”她哈哈大笑,露出了克制已久的東北口音。
在生活中,張天愛幾乎是自虐般地自律。很長時間里,她無法容忍白天睡覺的人,覺得那是浪費人生,年輕人不應該這樣。在提及明星公益時她會一本正經地說,“到處去宣揚做了什么,計劃怎么樣,確實不太對。”
外界以審視的眼光度量著娛樂圈,不好的評價總是能吸引到更多圈外人的關注。張天愛說她從不看別人對她公益相關的評價。在“自己的事兒”上她有一份倔強,“這事兒跟別人都沒關系”。
張天愛記得,幾年前,當一些公眾人物開始做公益時,質疑聲四起。她覺得那是外界擔心曇花一現。但這兩年,這種聲音似乎少了很多,“當大家看到一些藝人在堅持去做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時,這種質疑的聲音會越來越少。”
在她看來,公眾的質疑也不是壞事。“質疑說明全民在一起監督(明星做公益)。”她說,“未來我要先把人做好,把戲拍好,等名氣大了再做公益的時候,就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這些天,盡管國內的疫情在逐步好轉,但張天愛還是有點憂慮。“我覺得疫情的影響還沒有結束。”她壓低嗓門說,其實最可憐的是疫情里有孩子失去父母、家人,后期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特殊的照顧和心理輔導。“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http://www.diyiguoxue.com/news/zxzx/2020-04-12/125019.html
最新資訊
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