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山,男,生于1955年11月12日。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人。畢業于遼寧教育學院,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014年榮獲市教育系統書法大賽一等獎。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臨池不輟,研習古今大家書法之精華,博采眾家,學帖不抄帖,以行草書見長,運筆流暢,飄逸灑脫,神采動人,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先后參加“中國大眾文化學會”、“中華書畫藝術聯盟”、名家藝術聯盟等群體的書法藝術交流,并常發表作品。其作品雅俗共賞,深受大眾喜愛。
高樹山先生的書法作品總是以筆墨的酣暢淋漓給人以震撼、以感染。細讀起來,呈現出暢達流變,吞吐六合之氣,直抒胸意,而懷抱古今,故其筆下表現出的是氣象、氣勢與氣魄,更表現了他的陽剛之美,丈夫之氣。其實氣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說文解字》釋氣,云氣也。云之千變萬化、流動奔騰、升降聚散,隨氣而流、隨風而動。儒家講君子之風,浩然正氣。釋家云色空之間,氣兼有無。道家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合,精氣為物。
他的作品一氣呵成,流暢、淋漓、狂放、恣肆,點畫粗細頓挫,風格雄健豪放。草字或險峻挺拔,或古拙質樸,或霸氣沖天,或柔媚迷人。欣賞起來,無不給人以視覺精神的愉悅和心靈感應。他將濃、淡、燥、潤運用得得心應手,墨跡輕重有序,枯澀暈染。重時如山坐其上,輕時如蟬翼飛舞。有的雄渾厚重,有的淋漓酣暢,有的溫潤亮麗,有的澀里含潤,有的潤中生燥。變化莫測,時空倒轉,凝神之后欲人欲仙。
高樹山先生的書法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書寫時的舒緩隨意說明他具有悠閑的心致。中國書法凝聚了書家的學問、修養以及對藝術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情趣。正是從這一點來考察,高樹山先生的作品似乎更具有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古典理性,他的作品崇尚精致、完美、流暢、秀逸,這無疑是在傳達一種美學理想,尋求技術完美與人文理想的高度契合。
高樹山先生十分重視對書法筆墨功夫的錘煉,他對筆墨的駕馭是隨機生發,以氣勢撼人,如長虹映天,似珠落玉盤。觀其書作,大小長短參差歷落,起伏變化,在整幅中視需要,作適當的夸張變形,使之開合有度,氣趣并進。墨法講究濃淡渴漲的豐富,如有的漲筆使字形擴張,而有的渴筆飛白則已是筆不蓄墨,但卻一任書寫,以余之愚見這都氣之所使,筆到意隨的結果。章法則取信札意味,給人以縱橫奔駟、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
高樹山先生師古而不泥古,經過自己的沉積過濾、提煉創新,他的書法已突破前人的藩蘺,有筋接骨轉之態,有放海疾舟之勢,最能體現那種鏗鏘有聲、深厚古樸之貌。高樹山先生以格調入字,以學識入字,實乃書法正途也。如果書法不參佐以書家的學識修養的話,則一定匠氣十足。在書法中,學識不僅表現為一種自家面貌,更表現在書者用筆結字中的古意和法度。他的書藝,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夫,更具濃郁的個人面目,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是在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中站在巨人肩上的創造,格調自然不俗,品位自然高邁。因而他的作品深受社會個各界高度喜愛及好評。
書法藝術實際上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藝術,既需要強調書家的感悟能力,也不可荒廢其書寫規則;乜粗袊鴷ㄊ,歷代的書法理論為書法藝術樹立了一套嚴密、完整、獨立、全面而且專業性相當強的理法系統和評價標準。如果脫離了法而單獨談論個人抒情式的書的話,將會導致書法作品中理性的缺失。高樹山先生的性格正是具有了古代士人的特點,他的字,表達了尋求生命意義、追尋經過道德自律的自由的主張。
對于人生,高樹山先生所持的是平和、淡泊的態度,他潛心于藝,精心創作,通過他的書法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酷愛書法藝術的書家精誠之心,看到了他精妙的筆墨之法。在此,我們也真誠地祝愿高樹山先生在書藝之路上越走越寬,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
附著名書法家高樹山部分作品賞析:
最新資訊
新聞熱點